将更多技能服务人才输送到高校——山西运城建设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1-11-17

深化市校合作是山西省运城市当前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途径是与全国64所重点高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充分发挥运城市在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运城市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促进人才共享、互利共赢。其中,“12大基地”中的打造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运城市特色劳务品牌,向高校输送技能服务人才,全面推进市校合作走深走实。


市校合作开展以来,运城市人社系统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典型引领、合作洽谈等方式,对接高校需求,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技能人才进校园,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目前,全市共建立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35个,向高校输送技能人才千余名,建立起了技能人才进高校工作的直通平台。


确立“示范点”推动典型引


“高校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厨师、家政员、护工、维修工等方面,相对而言,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而且更有保障,对技能人才也有吸引力。”运城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建武说。


据悉,运城市就业服务中心在全市确立了3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示范点,分别是“永济好面”“关乡家嫂”“爱之桥月嫂”。


据不完全统计,永济市在外餐饮从业人员共经营3万余家饭店,在外餐饮大军达到10万余人,并有至少1000人在全国各大高校食堂搞承包。目前,“永济好面”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输送技能人才30余人,并与武汉6所重点高校及江西、北京等地的高校进行了对接洽谈,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将更多的运城餐饮人才输送到全国各高校。


“关乡家嫂”是运城市重点打造的家政技能品牌之一,主打月嫂、家政服务,2012年至今,“关乡家嫂”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仅北京市场就常年稳定在5000余人,每年为运城市带来3.75亿元左右的收入。


河津“爱之桥月嫂”以高校附属医院为重点,主打护工品牌,目前已与武汉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推进市校合作中,运城市就业服务中心将重点打造这3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带动运城14个精品劳务品牌,主动走入各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促进更多技能服务人才进入高校校园。


扩大“朋友圈”搭建直通平台


“万荣人勤劳肯干,工作能力强。目前站内用人缺口比较大,希望人社部门能继续输送高素质的农业技能人才。”9月13日,运城市人社局与万荣县人社局组成的考察团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考察时,实验站站长肖杰的一番话坚定了运城市向高校输送技能服务人才的信心。据悉,万荣县在上庄实验站从事农业种植、水电维修、后勤服务的有将近20人,除了五险,他们的月薪在5000元-7000元。


市校合作开展以来,运城市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一方面靠“老乡”牵线搭桥,在条件成熟的领域扩大技能人才输出规模;另一方面,积极赴各大高校对接洽谈,寻找合作契机,搭建合作平台。


万荣县与中快餐饮集团签署技能服务人才合作协议,向天津市各高校集中输送28名技能服务人才;永济市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输送30余名技能服务人才;盐湖区人社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10余所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达成合作意向;闻喜县与北京电影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达成技能服务人才校园供需合作意向……


如今,各县(市、区)就业服务中心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未来,运城市将有更多的技能服务人才通过政府组织的“直通车”赴各高校就业,实现技能增收。


探索“新方向”培育专业人才


近日,永济面食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举行。永济市希望通过此次战略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市校合作的“标杆示范”,为加快“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建设贡献力量。


据了解,永济面食产业学院预计设立9个专业共52门课程,包括店长培养、厨师培训、产品研发、物流管理、线上运营、营销推广等20个大类。其目的在于为永济面食产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做好文化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并为永济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王建武表示:“我们与高校的对接是全方位的,推进技能人才进校园的同时,也能为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吸纳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作牵线搭桥,最大程度实现人才共享和互利共赢,为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纠错】责任编辑:邓小栗


推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