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1-11-17
在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
宽敞的车间里,一名学生左手拿着电焊面罩,右手用电焊焊接钢结构,面前火花四射。
在车间的另一侧,一群学生围着工业机器人在练习焊接编程。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手臂下降、旋转、焊接,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改写程序内容。
“我们学校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集教学、实习、生产于一体,走产学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将传统的师徒培养模式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的培养技能人才路子。”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郭大治告诉记者,该校铆焊工的培养在四川省乃至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了很多“金堂焊工”。
据成都市金堂县城乡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陈贤光介绍,“金堂焊工”劳务品牌享誉全省,带动众多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
这就是劳务品牌的作用。“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劳务品牌建设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基础扎实。长期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自2002年以来集中培育打造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和地方民族特色劳务品牌。为农民工稳定就业和增收作出重要贡献。”四川省人社厅厅长胡斌介绍。
劳务品牌技能含量高、就业带动力强、社会影响力大,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持久动力。胡斌表示,通过有品牌的劳务输出,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从“打工者”到“产业工人”“返乡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由“劳务经济”到“创业经济”“农民工经济”的精彩蝶变。
一路护航一路关爱
“和花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我全心投入让它们呈现出最美的姿态。我乐在其中,哪里还会觉得枯燥呢?”在成都市温江区的盆景园里,白发苍苍的胡世勋笑呵呵地和记者聊天。
胡世勋是“温江花工”的代表者之一。温江区被誉为“西部花木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花木业。
“针对蓬勃发展的花木产业,温江区人社局在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打造‘温江花工’劳务品牌,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为做大做强温江花木产业提供人才保障。”成都市就业局武振华处长介绍。
“我们打造‘温江花工’培训平台并免费为全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培训,使受训花农至少掌握1-2项花木实用技术,基本了解花木产业的市场信息和操作规范。”温江区就业局局长岳忠介绍,全区还开展以提高花木栽培管理和园林施工等综合技能为主的培训,培养园林绿化工和花卉园艺工,以及盆景和花木编艺方面的工匠型乡村人才,促进花农向“工匠”转变。
“温江花工”是四川省劳务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将全省各地劳务品牌培训纳入民生实事工程长期抓、重点抓。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印发劳务品牌培训实施方案,统一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月调度。
同时,四川省结合省内外用工市场需求和四川现代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充分依托就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创新“互联网+”、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依托农民工服务网和手机APP培训功能,拓展培训渠道,严格职业能力鉴定,确保劳务品牌培训质量。近三年来,四川全省累计开展劳务品牌培训近40万人,其中5万余人获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一种土壤一个氛围
镁光灯闪烁、掌声不息……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闭幕式上,四川省叙永县的“川筑劳务”品牌获得“我最关注劳务品牌奖”“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奖”两个奖项。
“自2009年创建至今12年来,通过加大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和劳务企业培育,‘川筑劳务’品牌的带动效应和劳务产业的支柱作用日趋明显。我们全县从事建筑劳务的人员约6.2万人,年创收约50亿元。”叙永县建设劳务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吴俊宏说。
为多措并举提质增效促品牌发展,从2019年以来,叙永县开展“永宁杯”建筑产业工人技能比赛2次,发挥叙永县成功获批“全国建筑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县”“全国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试点县”的政策叠加及品牌效应,积极与外地的行业协会、大型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近年来,四川各地围绕“5+1”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体系,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整合政策资源,建立评价标准,培育、创建、发展了“彩灯工匠”“绵州巧姐妹”“岳池输变电工”等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特色劳务品牌。同时,四川省建成劳务品牌资源库,全省入库劳务品牌122个。
一种使命一份责任
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黄晓东介绍,四川省抓好劳务品牌的发现培育,立足当地、发扬传统、满足需求、遵循规律,建立劳务品牌项目库,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抓好品牌自身建设,根据产品特点做好品牌设计,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品牌服务质量核心价值,建立品牌诚信档案、表彰诚信品牌经营主体、开展诚信宣传。
四川省还将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发掘培养一批有精湛技能、掌握绝活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技能培训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产业型转化。结合劳务品牌发展规划,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多功能培训体系,实现劳务品牌培训和劳务输出的有效对接。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创新开展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对接洽谈、技能竞赛,组织品牌主体参加各类市场拓展活动。
新起点,新蓝图,新使命。“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分批次选树60个“川字号”劳务品牌。“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擦亮‘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斌说。
【纠错】责任编辑:李明宇